文化解读和破案往往具有一样的性质,需要收集尽量多的信息,需要分析信息的真伪,需要利用有限的信息掌握其规律,破译其秘密。
甲骨文的发现和破译就是一个典型的文化解读案例。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金石学家王懿荣因患疟疾,从药店抓了几副中药,在检查中药时,他发现其中有一味叫“龙骨”的中药上有人工契刻的符号,颇类篆文,他细为考订,初步认为是商代的卜骨,于是通过山东古董商人大量收购,收藏了超过5000多片甲骨文,在足够信息量的基础上,甲骨文文字的规律被逐步发现,最终破译成功。
《易经》与甲骨文有所不同,甲骨文是纯文字的破译,而《易经》是纯思想破译。作为六经之首的《易经》,其文字一直保留至今,其破译工作也一直不断。
最近的一百年是中国文化思想变化最剧烈的年代,一百年后的今天,中国人的思想和一百年前已完全不同,西方的思想已经渗入了中国人的生活中,传统思想已经逐渐衰败,面对新的时代,《易经》也需要重新解读。
解读的首先问题是选择版本,目前流行的《易经》版本主要分两种,一种就是孔子版的《易经》,即《周易》加《易传》;另一种是各家的解读,包括王弼、孔颖达、邵雍、朱熹、来知德等。
诸子的解读虽然是在孔子之后,但没有一人能够达到孔子“一以贯之”的境界,因此,重新解读《易经》必须从孔子版进行重新解读。
在版本确定之后,解读时需要把握以下几点基本原则,才能揭开《易经》身上的神秘面纱,恢复其形而上的思想本质。

1
要拒绝神秘主义倾向
神秘主义倾向不仅仅是神话的倾向,更是非理性的、畏惧困难的倾向,从神秘主义者的角度出发,世界上所有的难解之迷都可以归于神的行为,而人就无需努力去探索这些未解之谜。神秘主义者会简单地认为《易经》是神人所授,不是普通人所能理解的,也不是一般人所能破译的,从而将一切不能解释的问题归于神秘。
这就像人处于困境之中,有人勇于挑战困境,有人寄望他人把他救出困境,有人屈服于困境。勇于挑战的人会依靠自己,寄望他人的人会授之命运,屈服于困境的人则会彻底失败。不同的态度就产生了不同的人生观,勇于挑战并战胜困境的人生观就是《易经》的人生观;将自己的命运授之于天的人生观就是神秘主义者的人生观;而屈服于困境的人生观注定就是一个失败人生观。
拒绝神秘主义的倾向,不仅仅是解读《易经》的立场问题,也是人生态度的问题,更是认知层次的问题。

2
要有四维的思想概念
人类所处的空间是三维的,接触到的事物也是三维的,学到的知识也是三维的,比如牛顿力学三大定律都是阐述物体运动的规律,但其实质阐述的是在运动过程中某一静止的瞬间的参数的计算方法。
人类的知识体系基本都是三维知识体系,阐述的是静止状态下的规律,而《易经》是四维的知识体系,阐述的是动态的变化规律,所以,相对于其它知识体系,《易经》是复杂的、难以理解的。
“人不可能第二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在四维时空之下,每一刻的时空都在发生变化,因此,对《易经》的解读就不能局限在一个静止的时空中,拘泥于固定的形式,而是要有动态的、四维的时空概念,把握精神的本质,适应时空的变化。
《易经》有三易的原则,简易、变易、不易。简易是说事物之理都是简单的,但因为时空的变化而不断变易,但不管变与不变,事物的本质是不变的。
《易经》的六爻就是时空的阶段性划分,每一爻都代表着一个时位,从第一爻到第六爻就是六个时位,对于每一卦而言,在六个时位的变化中,其核心思想既是简易的,又是不易的,但在不同时位下其结果却是变易的。

“恒”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一大美德,具有典型的意义,恒卦就是这种美德的起源,也是这种美德的发展规律。
大家都知道作为美德的“恒”,是指一个人做事有恒心,能坚持,有敬业精神,而这正是《易经》中恒卦核心思想。
《卦辞》:“恒,亨。无咎,利贞。利有攸往。”
【译文】坚持有利于发展,没有过失,有利于稳定,也有利于未来。
非常好的卦辞,既顺利,又稳定,又有利于未来,但顺利、稳定、有利于未来的前提是坚持。在坚持和不坚持之间,坚持的时间长短之间,坚持的初心和目的之间就产生了不同和变化。
初六:浚恒,贞凶,无攸利。
坚持一件事情并不是知道事情的结果而去坚持,而是因为没有目的的喜欢和爱好去坚持。就像学习,热爱学习,坚持学习,并不是因为“书中有黄金屋,有颜如玉”而去坚持学习。如果因追求 “黄金屋”和“颜如玉”去坚持,你学习的初衷就有问题,你的初心是功利的,而非道德的,如此,你就很难得到想要的结果。
九二:悔亡。
坚持是一件长远的事情,急功近利的想法不利于坚持,坚持的结果在远方而不在眼前,只有无怨无悔,才能坚持到底,才不会半途而废。
初六是时位1,是坚持的开始;九二就是时位2,是坚持的发展,它们的时间和空间是不同的。虽然时空不同,但坚持的核心思想是不能变的,不能因没有结果而动摇,而是要坚持初心,无怨无悔。
九三:不恒其德,或承其羞。贞吝。
随着时空的变化,到了时位3,坚持有了结果,但却是不好的结果,是蒙受了羞耻,为什么如此?是因为你在坚持的过程中违背了道德,为了自己的利益伤害了别人的利益,失去了道德原则,所以自取其辱。
九四:田无禽。
到了时位4,坚持有了结果,但这个结果就是没有结果,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坚持都是有结果的,也许你坚持的方向错了,也许你坚持的事物已经过时,但也可以是你的坚持是爱好、喜欢是这个过程,而不是结果。
六五:恒其德。贞,妇人吉,夫子凶。
坚持是一件漫长的事情,由于坚持跨越了时空,在坚持的过程中,坚持与改变之间关系就越发重要。就像范蠡和文种,越国打败吴国后,范蠡根据时势的变化离开了勾践。就像赫拉克里特所说的那样,所有的事情都在改变,而你也需要改变,一成不变,必然带来风险。即使是道德原则的遵守也需要与时俱进,而不是墨守成规,但变化是对君子而言,因为只有君子才能掌握事物的变化规律,把握事物变化的节奏,其变化才能恰当而有效,而对于妇人和小人而言,由于个人能力的问题,不变反而吉利。
上六:振恒,凶。
坚持作为一种良好的品德,特点就是坚持,因此,在任何时候都要坚持,最后的关头更要坚持,所谓“行百里者半九十”,到了九十而停止坚持的人是真正的悲剧。
六个时位的变化,反映了恒卦的核心思想是简易的——坚持;它的过程是变易的,需要根据时间、空间的变化去变化;但他的本质却是不易的——坚持。
这种思维方式就是四维的思维模式,看一件事情不能仅仅地看事情的表象,而要看到事情的本质,不要看一个人数十年如一日坚持,就一定认为坚持一定会得到好的回报,得到好的回报不仅需要看他的意志、还要看他的初心,看他的道德操守,看他是否能灵活应变时空的变化,这就是四维的思维模式。

3
要从思想层次上去解读
人生而平等,是人生而具有平等的权利,而不是指人都是一样的,人和人之间,无论外在的身体还是内在的思想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有巨人,也有侏儒,有体格强壮的人,也有体格虚弱的人,这就是人外在的差距,外在的差距有来自于遗传,有来自于后天的努力。
智商、思想,这些是人与人之间内在的差距,智商上的差距来自于先天因素较多,但思想上的差距更多的是一个人的后天因素所决定。
思想的差距才是人与人之间真正的差距,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同样一件事,人与人之间反应是截然不同的,这就是思想的差距。
孟子说:“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并不是说人与人之间存在着等级差别,而是说有思想的人可以领导没有思想的人。
六祖慧能说:“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没意智”,人的智慧并不取决于其地位,智慧地获得关键在于个人的努力和上进。
鬼谷子把人从思想上分为上等人、中等人、下等人,上等人喜怒无形、中等人察色观形、下等人得意忘形。
苏格拉底从人的特性上将人分为三种,理性、激情和欲望,三者相互对立,相互协调,相互统一,而最终占据上风的就是这个人的特性。
尼采把人从精神上分为骆驼、狮子和婴儿三个层次,骆驼被动地听命于他人,是你应该如何;狮子从被动走向主动,是我要如何;婴儿是我是状态,活在当下,享受当下的一切。
禅宗喜欢从思想境界上对人的修为进行划分,最为著名的是唐朝青原惟信禅师所说:“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见山还是水,见水还是水”。

近代中国哲学家冯友兰把人的思想境界分成四个层次,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上述几种关于人思想层次的划分,虽然各不相同,但本质是相同的,都是从人思想境界的高低上来划分,其中冯友兰四个境界的划分更符合《易经》的思想。
首先是自然境界。
处于自然境界的人,是处于原始文明阶段,他们根据本能或者风俗习惯做事,并无觉解,或不甚觉解,他们所做的事,对于他没有意义,或很少有意义。
处于自然境界的人可以对应于马斯洛需求理论种处于生存和安全需求的人。为了生存和安全的需求,可以做最极端的事情,对于他们而言,因为生存的压力和文明的缺失,因而也就没有过失。
噬嗑卦初九和六二的二个爻辞,就是表现了人在自然境界下的行为,没有善,也没有恶,所以也没有过失。
初九:履校灭趾,无咎。
【译文】带上脚桎,伤害了脚趾,没有过失。
六二:噬肤灭鼻,无咎。
【译文】掩着鼻子吃腐肉,没有过失。
其次是功利境界。
处于功利境界的人就是利己主义者,一切为了他自己,有时是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他们做事都有目的和意义,但他的意义都是建立在权力、名誉、财富的基础上。
功利境界的人相对应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就是那些虽然脱离了生存和安全的需求,进入了社交和尊重的需求,但其思想依然停留在生存和安全需求阶段的人。
功利境界是以数量为判断标准,就像财富榜,唯一的依据就是财富的数据,无关其它。功利境界的人就是欲望支配的人,就是苏格拉底所说欲望主宰心灵的人。功利境界的人就是《易经》噬嗑卦的六五和上九所描述的两类人。
六五:噬干肉,得黄金。贞厉无咎。
【译文】吃肉干,得到黄金。保持危机感没有过失。
这一类人就像葛朗台,他生活的意义就是积累财富,但他并不奢侈浪费,所以也没有什么过失。
上九:何校灭耳,凶。
【译文】带着枷锁,割掉了耳朵,凶。
这一类人就像富可敌国的石崇,积累财富的目的是为了过奢侈的生活,而其最终结局是因为财富而导致杀身之祸。
第三个境界是道德境界。
从道德境界开始,人开始进入精神的世界,开始精神的追求。处于道德境界的人有两种状态,一种是被动遵守外在的道德准则,这就是教育的作用;另一种是主动的道德行为,是从自我内心出发感觉自己是社会的一员,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所有的道德规范都是为了社会和谐而存在的,他所做的事情是为了“正其义不谋其利”。
马斯洛所讲的社交和尊重的需求并不是道德境界,作为需求是一种功利的目的,而对道德境界而言,要么是必须,要么是出自内心,而不是为了让别人尊重你而去做道德的事情,做具有道德意义的事情是因为从道德上来讲必须要去做这件事情。《易经》中有很多内容讲的是道德境界的事情,如大有卦、损卦、益卦、中孚卦。
第四个境界是天地境界。
冯友兰说处于天地境界的人了解到在社会整体之上还有一个更大的整体,即宇宙,他不仅是社会的一员,同时还是宇宙的一员,有了这种觉解,他就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情,他了解他所做的事的意义,具有超道德价值。
冯友兰先生对天地境界的理解依然是数量上的增加,是知解,而不是顿悟。天地的境界从典范上来讲,就是圣人的境界,就是老子、孔子、释迦牟尼等圣人所处的境界;天地境界从认知上来讲是“见山还是山”的境界;天地境界从庄子的修行理论上来讲就是“见独”的境界;天地境界是具有神秘主义倾向的境界,就是中庸所说的“至诚如神”的境界。
在《易经》中,有很多卦描述到了天地境界,如颐、随、泰、明夷、需、萃、升等卦。
总之,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可以对应于《易经》关于人生修养的阶梯,按照以此境界之说来解读《易经》。

4
要用现代思想学说去解读
《易经》是一本内容丰富的书,它包含了非常理性的内涵,但由于感性的文字表达方式和中国文化传统中缺乏理性体系,因此,而被认为是一本神秘的书。如果要用理性去解读《易经》,就不能局限于一种方法,一门学科,一种理论,而是要结合现代思想,从多方面去解读。
事例一:
剥卦所描述的是衰败的时代,是“元亨利贞”之外的一个特例,是佛学中所讲的“成住坏空”中“坏”的时代,如同中国历史上“五胡乱华”时代。
对于剥卦的解读,《易经与四维人生》作者采用了美国证券分析家拉尔夫·纳尔逊·艾略特(R.N.Elliott)的波浪理论,它是股票技术分析的一种理论,剥卦正好契合了艾略特波浪理论熊市下跌五浪,通过三轮的下跌,股市进入漫长的熊市,而剥卦代表的社会也进入了最黑暗的年代。

艾略特熊市五浪理论
事例二:
小过卦中的九三爻,从心理学上去解读,它完全契合了墨菲定律。
九三:弗过防之,或从戕之,凶。
【译文】不要过度防备,随从也可能杀害他,凶险。
墨菲定律说: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弗过防之,或从戕之,凶。”就是墨菲定律所说的心理障碍,过度防备一件事情,一定是心态出现了问题导致自身的紧张,就像君王担心被人刺杀,防备每一个陌生人,但最有可能刺杀他的人就是他最亲信的随从。
事例三:
讼卦是关于法律及法律诉讼的卦,因此,其解读就需要借用各种法律体系的理论基础,如海洋法系、大陆法系、中国传统法律体系,结合讼卦的卦辞、爻辞进行分析,就能完全解读出讼卦的核心思想。
5
要用“三易”之说去验证
《易经》的解读历来有“三易”之说,就是简易、不易、变易,“三易”之说道出了《易经》的三个不同特性。
先说简易。
老子说:“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不管是科学定理还是人文法则,其基础的定理都是简单的。就像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中的质能方程E=mc2,这么一个简单的方程式竟然包涵宇宙间能量和质量之间的关系,体现出人类的最高智慧,影响了人类的历史,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就像前文所说恒卦,坚持是一种最简单的人生道理,锲而不舍是成功的基础。
再说变易。
事物是随着四维时空的改变而不停地改变的。《易经》是四维时空变化的规律,随着时间和空间的改变,事物的状态也就发生了改变。就像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式,不同的放射性物、不同量的反射物,其产生的能量不同。就像恒卦的坚持,虽然同样都是在坚持,但由于坚持的初心、坚持过程的道德操守不同,其坚持的结果就不一样。
最后是不易。
事物的表象虽然随着时空的改变而改变,但事物的本质是一直不变的。正如老子所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就像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在任何情况下物质和能量之间的关系都符合这个方程。就像恒卦,坚持的决心始终不能改变。

“三易”之说不仅是《易经》的特征,也是解读《易经》的工具,更是验证《易经》解读的工具。
在解读《易经》的过程中,对于某一卦而言,首先,要抓住此卦简易的规律是什么;然后,通过每一爻时位的变化,寻找不易的规律是什么;最后,挖掘出其变易的原因,这样就可以得到初步的解读结果。
在完成初步的解读之后,再用“三易”之说进行验证,首先,解读得到的规律是否足够简洁?其次,简洁的规律是否能贯穿整个卦的六个时位?最后,六个时位的变化过程中,不易的规律是否不变?
就像恒卦的解读,首先,得到“坚持”是恒卦的核心思想;然后,发现恒卦每一时位的变化,都和对“坚持”这个核心思想的认知有关;最后,得到“坚持”就是恒卦不变的核心。
用“三易”之说验证的过程也是如此,首先,“坚持”这个核心思想是否足够简洁?其次,六个时位的变化中,“坚持”这个核心思想能否贯穿其中?最后,六个时位不同的结果,是否证明了“坚持”这个核心思想的正确性?
6
解读《易经》很难,但明确了上述五条原则,熟练掌握这五条原则,解读《易经》就不再是难事,就不会违背理性。
离卦《象》说:“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
“继明”就是理性之光,《易经》之所以横跨三千年流传至今,就是希望现代人重新焕发出其伟大的理性之光,带领中国社会走向未来。
【原创文字,盗用必究!欢迎阅读、点赞、转发、关注!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即删!】
免费进罗张恩期货实战群,观摩外汇外盘期货/国内商品期货-实时行情分析、每天实盘晒单5次,添加QQ微信:1785751138 备注:期货!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zewave.com/189.html